“那个弟兄的伤势怎样?”
“不打紧,性命无忧,我们已给他包扎了。”
“好,”萧之藏抬起头来,扫视一片狼藉的谷口,吩咐道,“清理战场,认真搜查,看来这伙敌人确是迷路了,查明他们此行的目的,特别是那个身中两箭的小校,搜遍全身,一处都不要遗漏。”
“遵命!”
……
平明时分,霞光一线,砾石黄尘,褐色无边。
谷口的唐军忙个不停,逐一检查敌人的尸首,从头到脚,从外到内,连衣角、裤边、靴底也没放过。
校尉牵着缴获的几匹战马,陪着萧之藏站在沙丘边,正等待着搜查的结果。
“萧学士,”校尉有些不解,问道,“这伙人听到我的问讯后,转身便走,分明是心虚,待解决了他们,凑近一看,内袍衷甲果然是梁军的制式,他们为何要这般装束?”
“嗯,依我看呐,”萧之藏淡眉一扬,笑道,“这伙人不是细作便是密使,总之,在交战地域变装潜行,就是为了不引起大队人马的关注。”
校尉听闻,乐不可支:“哈哈,老天有眼,尘暴帮忙,让他们迷路,落到了咱们的手里,今天算他们倒了血霉了,这帮小兔崽子!”
“哎,”萧之藏叹了口气,摇摇头,不无遗憾地说道,“刚才,我忘记交待你们了,若来者是敌人,应留下活口啊!”
“这是为何?”校尉满脸迷惑,扭头问道。
“你想啊,”萧之藏缓缓解释道,“他们如此装扮,猝然遭遇
,敌我双方皆难辨认,若是遇到我军,能战则战,不能战则逃;那么,若是遇到他们的友军呢?”
“那自当报出行军口令,或者出示通行符碟……噢,”校尉顿时明白过来,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,笑道,“的确,应该留下活口,严加审问,套出他们的行军口令,咱们不是又立了一功?”
“对,”萧之藏颔首微笑。
正在说话时,只见一名军士小跑过来,躬身禀道:“萧学士,搜查完毕,其余人等皆无可疑之物,只那个小校身上搜出这两样东西。”
说着,军士抬起双手,亮出掌心,左边是一只挂着明黄色吊穂儿的铜牌,右边是一只浑圆坚硬的白色蜡丸。
萧之藏接过铜牌一看,上面刻着几个字——“大梁果毅都尉张”,萧之藏笑了笑,随手把它递给了身边的校尉,然后捏起那枚蜡丸,端详起来。
蜡丸并不大,只如山核桃一般,表面光滑,密封严整,不见丝毫裂纹或者眼孔,但轻轻一摇,里面似有物件,左右微晃。
“萧学士,这伙人真是信使啊!”校尉看着手中的铜牌说道。
“是信使,但并非一般的信使。”
“哦?是么?”校尉甚是诧异。
“什么人敢用明黄色的吊穗儿呢?那必是梁师都的宫廷禁军啊!”
“这么说,这信……”校尉有些犹豫,将目光转到蜡丸上,“这信是梁师都亲自发出来的?”
萧之藏点点头,指了指校尉腰间别的一把匕首,校尉会意,握住刀柄“唰”地一下抽出来,递给了萧之藏。
先用锋尖钻一个小孔,再用刀刃左右拨动,最后顺势往下一切,只听到“啪”地一声,蜡丸在萧之藏手中整整齐齐地裂成了两半,中间露出裹卷完好的一小圈薄纸。
校尉看罢,笑道:“都说萧学士是文人,可用起匕首来,比咱们这些行伍中的大老粗还麻溜!”
萧之藏一边把匕首还给对方,一边取出丸中卷纸,边看边笑道:“也只是开个蜡丸罢了,早年在终南山李仲文麾下作参谋时,曾给他当过几次信使,你要是让我正儿八经地使匕首啊,我可能连只羊也杀不死哩……”
说着说着,笑颜渐渐从萧之藏的脸上退去,他的目光停留在卷纸上,神情变得严肃起来,眼色凝重而深沉。
稍一迟疑,萧之藏迅速收起卷纸,整齐叠好,揣在内衣口袋里,转脸对校尉令道:“收拾行装,即刻出发,今天务必赶到黑沙河,进见公主殿下!”
“是!”校尉躬身听命,虽然不明究里,满心迷惑,但听到萧之藏不容置疑的口吻,知道定有要事发生,连忙领命而去,集合队伍,跨上马匹,朝黑沙河开进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