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青年大步流星地走进殿来,将身上湿漉漉的蓑衣解下,轻快地交给侍从。这青年看上去二十来岁,头戴二梁进贤冠,身着白纱蔽膝单衣,腰束九环玉带,白袜乌靴,双目炯炯,眉宇间英气逼人,进门后躬身向裴寂、武士彟一拜,便走到前面,跪在李渊案桌前,说道:“父亲,今日借玄真大人的宝地,世民有话要说。”
裴寂一摆手,歌停舞歇,歌姬和侍从们知趣地鱼贯而退,偌大的殿内只剩下李渊、武士彟、裴寂、李世民四人。
殿外大雨滂沱,丝毫没有停歇的意味儿,雷声隆隆,震得大殿的藻井颤抖不停。
李世民挺直腰板,压低声音说道:“父亲,皇帝身为人君却言而无信,被突厥围困于雁门关时,口口声声爱惜士卒,当面承诺我等救援将士,日后不再征伐高丽。然而,一朝解围,故态重演,三军将士重陷白山黑水之间,生死未卜。大业以来,于外征伐不断,于内大兴土木,暴君荒淫无道,百姓水深火热,各地义军风起云涌,晋阳城外都是战场了!父亲,上有皇帝淫威,下有强敌入寇,您想做个太平臣子,恐怕已办不到了。如果现在不顺应民心,起兵抗争,坐失良机,那我们李家百十口人将死无葬身之地啊!”
“大胆!”李渊拍案而起,酒意全无,高声呵斥,“你怎能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,我要即刻把你押送官府!”
一道闪电划过长空,照得大殿惨白,震耳欲聋的雷声随即而至,震得大殿的窗棱瑟瑟作响。李世民毫无惧色,迎着李渊咄咄逼人的目光,继续说道:“父亲,天时如此,人望如此,我才敢对您直诉衷肠;如果您一定要将我押解官府,儿子话已出口,有死而已!”
李渊站在桌前,用眼角的余光迅速地瞟了一下裴寂、武士彟两人,只见一个端着酒樽捋须而待,一个正望着自己颔首而笑,刹那间,李渊明白了今晚夜宴的酒中之意。
裴寂放下酒樽,向李渊一揖,说道:“唐公,将门出虎子,二郞洞察世事,少年英雄啊!”
“玄真大人此话不假,二郞之意顺天应人,与我们谋划已久,就等今日一吐为快了!” 武士彟也起身一揖。
李渊听了二人的话,垂手而立,望着殿外的倾盆大雨,沉默不语。
夜风吹来,略有几分凉意,殿内的烛火摇曳闪烁,李渊轻咳一声,缓步走到李世民跟前,扶起自己的儿子,拉着手说道:“二郎,我何尝不知时事艰难!主上刚愎自用,巡游无度,九州困顿,民不聊生啊!我这个晋阳留守虽然为帅一方,手握重兵,但是沙场胜败尚可料,朝中祸福不可知哩!打了胜仗,皇帝猜忌,要杀头;打了败仗,皇帝责怪也要杀头,进退两难啊!这些年来我如履薄冰,诚惶诚恐,就怕哪一天咱们父子不能再执手相见啊!”
李渊眼角的皱纹抖动了一下,鬓前的几丝银发随风摆动,“为了咱们李家,也为了天下百姓,我有意起兵,但是…”李渊放下李世民的手,在殿中踱了几步,眉头紧蹙,盯着儿子,一字一顿地说:“但是,现在你大哥建成、三姐和姐夫,还有弟弟元吉、智云,他们都在数百里外的河东,一旦我们起事,他们势必遭遇大难,白发人送黑发人,你叫我如何忍心!”李渊眼圈转红,烛光下的双眸映出点点泪光。
武士彟应声而起,敦实的身板儿将酒桌挤得吱嘎一响,他快步走到李渊面前,躬身说道:“唐公,您所担忧的事儿,我们已想到了,并且已经替您作了筹划,只要您一点头,我们立刻动手。”
李渊看着武士彟,满脸迷惑,颇感意外。
武士彟从怀中抽出一幅地图,指指点点,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,李渊的眉头渐渐地舒展开来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