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明清两军各自策略部署的实施,双方暂时处于一种静止对峙的状态,局势自然而然也相对稳定了下来。
明军还是不厌其烦地派哨骑日夜盯防探查,突袭骚扰清军大营,时不时还会派出小股散兵侵扰,但耿继茂大军就好像是真的元气大伤了一样,一直没有再主动行进,这让明军的士气进一步高涨。
而连日来的军报都出奇的平静,这让南明朝中不免又开始了一番议论,那些个饱读诗书,自认为连兵法都已经精通的文官大臣们,又开始质疑李来亨的策略是否存在误判了。
且说,朱由榔是一直在学习的,纪效兵书和武备志都是他当前正在修读的军事书籍,虽然后者太多太杂,但没读过的话朱由榔总还是觉得不放心,就好像是他马上要参加大考了,但没复习完的那种心态。
所以,不出意外,皇帝陛下都已经开始研读兵书了,那些大臣们能闲着当然是也得跟着读起来。不然,到时候拍马屁,都不知带该往哪里拍
于是乎,朱由榔以身作则,成功在南明朝中掀起了一股研读兵书的热潮。但这也让那些原本不知兵,如今其实也还是不知兵的大臣们,纷纷有了一种莫名的自信,就好像是觉得自己又行了一样。
例行的朝会上,一个文官侍郎侃侃而谈,根本就是信心十足,他认为耿贼大军如此举动,必然是被王师重创了,否则为何明军屡屡派出哨骑去侵扰,清军却这般无动于衷,只能说明清军内部已然动荡,耿继茂为了压住内部,已经焦头烂额,所以无力出兵还击
甚至,不少文官都因此觉得李来亨策略有误,应当立刻纠正,歼灭耿贼的战机不可错失。只能说,这些不过是旁观了一场规模颇大的战事,如今就觉得自己已经熟知兵法,比武将还用兵如神地文官们,又开始在军略上指手画脚了。
对此,朱由榔的态度还是很明确的,他当然不会去听这些文官们胡说圈大殿之下的文武大臣之后,他沉声道:
“这才几日的功夫啊,朕怎么不知道朕的股肱之臣们全都变成用兵神将了战场上的事情,诸位难道还能比武将更懂大军是否应该主动出击,耿继茂实力如何,难道可以如此轻断,朕真的可以听你们的吗”
朱由榔忽然这么一问,倒是没人再敢多说什么了。大帐之内,又是一片寂静,针落可闻。
“李元胤,李来亨,马宝,朕想听你们几个怎么看”朱由榔微微挑眉,然后又道:“我大军是否应该改变方略”
闻言,一直沉默的李元胤当即出列,语气极认真严肃道:
“回禀陛下,近几日末将一直不断派哨骑探查清军大营,又屡屡派出小部散兵试探,发现清兵依旧军容严肃,训练有素,耿贼大军实力依旧强大,绝对不是诸位大人以为的萎靡不振,耿继茂一直没有行动,唯一的解释只能是粮草辎重不足”
这一次,通过不断试探,确定了清军实力依旧强悍之后,李元胤改变了之前一直想要主动出击的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