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五章 弓弩,封土(2 / 2)

“好高”齐石说道:“依我的经验,足有八米之高,据说秦始皇为防止盗陵,想了很多方法,其中就有以山为陵,封土三十米。”

吴老六说道:“我们挖下来的深度,再加上盗洞的高度,算起来三十米差不多,倒是符合封土三十米的说法。”

这所谓的封土,其实就是俗称的坟头,东周以前的墓葬并没有封土,古人自从迷信灵魂以后,凡事都要先向祖先祈祷,在庙堂祷告总不如直接到墓前祷告好,为了更方便的辨认出祖先墓穴的位置,他们就在墓穴的上面垒土或种树为标志,但后来就变成了显示墓主人身份地位的标志。

作为帝王陵来说,封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,封土看上去只是简单在地墓葬上堆上土,但内中很有讲究,尤其作为帝王陵,一般有三种封土的方式。

第一种是垒土为陵。是早期帝王陵墓封土的一种,叫做方上,就是在帝王的墓穴之上用层夯筑,使它成为一个上小下大的方锥体,就像倒扣着的一个斗,因为它的上部是方形平顶,没有尖部,所以叫“方上”,也称“覆斗”。

第二种是以山为陵,它是利用山的丘峰作为陵墓的坟头,唐代的帝王陵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这种形式,安葬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,就选择了长安西北礼泉县海拔一千多米的九嵕山为坟,凿山建造。据说这一葬法是长孙皇后提出的,这实际上是李世民自己的主张,借长孙皇后之名提出的,她在为长孙皇后撰写的碑文上说:“王者以天下为家,何必物在陵中,及为己有,今因九稷山为陵,不藏金玉、人马、器皿,皆用土木形具而已,庶几贼盗息心,存没无累”。说是如此,实际上李世民并非薄葬,而是非常的厚葬。以山为陵,不过是利用人工难以造成的山岳雄伟的气势,以体现帝王气魄宏大,而且还可以达到防止盗掘的目的。

第三种是宝成宝顶。自秦汉时期帝王陵盛行的方上形封土,一直延续到宋代。但是经过唐代的以山为陵后,帝王们对方上和以山为陵的形式有所触动,因为方上形土丘的尖棱很容易被雨刷风蚀,成为圆钝,山形也很难如方形。因此在唐末五代时期不少的帝王陵封土出现了圆形,倒斗的都叫它馒头形。

舒易说道:“当初鹏飞也是这么说,这地方符合以山为陵,得天独厚,所以才群情激昂啊,初初进来的懂行人估计都以为找到了秦皇地宫吧,可惜啊,再往前走走就知道如何了,里面有更多的证据表明这里不过是一处伪陵,说也奇怪”

舒易好像想到了什么,皱了一下眉头,杨砚卿问道:“您想到什么”

“没事,总觉得这地方不止我们来过,可是也没有找到其它盗洞。”舒易说道:“算了,我们先进去再说,我让你们准备的东西都带上了吧。”

“三叔,车上可是一点东西没留。”杨世间说道:“全搬来了。”

“那就好。”舒易说道:“你们捂好鼻子吧。”

众人一愣,带东西和捂好鼻子有什么关系舒易说道:“我先带你们往左边的墓道去看看,那边的机关最少,里头的东西也是让我们排除这是秦皇地宫的原因之一。”

“三爷爷是决定还要折回”杨砚卿说道:“里面并不是发现气运录的所在。”

“没错。”舒易说道:“走吧,早去早回。”

左边的墓道走了没有多远,前方传来的味道腥臭无比,而且扑天盖地地传过来,众人幸好听从舒易的建议提早捂紧了鼻子,舒易率先过去,众人紧跟其后,马上就看到一条条极窄小的长方形竖穴土坑,排列得十分密集,每排间也就离了半米到一米的样子,大致地数了一下,就有一百多个